▲ 亞洲首個全自動化碼頭——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如何判斷一座城市是否能持久繁榮?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是這座城市的能級和核心競爭力能否得到持續優化和提升。在剛剛閉幕的2021年全國兩會上,提升城市能級成為兩會熱詞。
那么,提升城市能級的動力從何而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宏觀經濟學家愛德華·普雷斯科特認為,中國是一個經濟上非中心化的國家,競爭常常在不同區域之間展開,并形成良性有效的競爭關系,以此來推動多個頗具實力的大城市先后誕生。
城市之間的競合沒有常勝將軍,這或許正是中國作為超大型經濟體的魅力所在。在“萬億俱樂部”城市激烈的競逐中,寧波、青島、無錫、長沙、鄭州是競爭壓力的直接感受者。
在2020年萬億GDP城市排行榜中,排名第12位的寧波GDP為12408.7億元,僅比位列其后的青島高出8億元;而緊隨青島之后的無錫GDP為12370.48億元,差值僅為30億元;對同樣處于1.2萬億區間的長沙和鄭州來說,和前者的差值也不過是228億元和139億元??梢哉f,決定城市GDP排序先后的因素,很可能只是一個項目的差距。
此外,在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城市間的競爭還體現在是否擁有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產業集群。而構建具有特色的差異化產業集群,離不開項目建設的引領。放眼全國,不論是杭州與阿里、深圳與華為,還是合肥與京東方、大連與英特爾,這些項目與城市的“CP組合”都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它們與當地特色產業集群達成了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二者相互支撐,互為襯托。
在抓項目這條賽道里,城市之間的較量不僅是追求項目的數量和體量,更是追求質量和效益。如今,一個普遍的共識正在形成:在新一輪城市能級賽跑中,要想城市發展走在前列,就必須要在項目建設上謀在先,走在前。
01城市的名片
“謝謝你,杭州,讀懂我們最初的夢想。”
這是阿里巴巴集團成立20周年時寫給杭州市政府的一封信。1999年誕生于此的阿里巴巴,不僅成為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公司,還為這座城市構建了一個空前的產業生態體系——除了下屬子公司、控股公司,還包含了第三方服務商、物流公司、中小商家和其他合作伙伴。
如信中所言,杭州的確讀懂了阿里。從相識的那一刻起,它們之間便達成了某種心照不宣的默契。
2000年,創立僅一年的阿里巴巴舉辦首屆“西湖論劍”,業界著名互聯網大咖齊聚杭州;這一年,杭州成為國家信息化試點城市。
2001年,阿里巴巴立下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目標;這一年,國內運算速度最快的超大型計算機“曙光3000”杭州落戶。
2003年,“淘寶網”問世,支付寶服務同期誕生;這一年,杭州提出要打造中國電子商務之都。
這種項目與城市之間的默契,也為日后培育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埋下了伏筆。2019年,20歲的阿里巴巴成長為一個新型經濟體;這一年,杭州再添一張“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金名片。
杭州也的確沒讓阿里失望。如今,杭州經濟總量已突破1.6萬億元,相比于1995年的杭州經濟總量,增長了高達20倍。
通常,優質大型項目是那些產業鏈里掌握話語權的龍頭企業。對于城市而言,這些項目的來源有的是通過本土培育,諸如杭州的阿里、深圳的華為等;而有的則是通過項目引進的方式,比如大連的英特爾、合肥的蔚來等。
一直以來,合肥相比于其他城市并沒有太多存在感。在城市地位上,合肥既沒有北京、上海的資源優勢,也沒有像深圳一樣的特區紅利;在城市氣質上,不如蘇杭雅致,也不如成都閑逸。如今,合肥有了“蔚來”這張全新的城市名片。
2020年,蔚來總部落戶合肥;2021年,合肥與蔚來商定打造具備完整產業鏈的世界級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集群。值得一提的是,汽車產業與芯片、人工智能等相關產業形成了耦合效應,為合肥下一步構建智能汽車產業供應鏈、物流、制造等體系備足了“糧草”。
在項目與城市的相互成全中,蔚來也“賭”對了合肥。2020年合肥邁入“萬億俱樂部”門檻,實現了GDP 10045.72億元的歷史新高,一舉超越了以制造業而聞名的東莞。
而這種相互成全的默契,恰好暗合了阿里給杭州的信中結語——我們有著一樣的基因,一樣的堅持,一樣的擔當和一樣的未來。
02產業新動能
21.6%,3.2%,10%。
這組數據分別是2019年和2020年青島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以及2021年目標增速。2019年,青島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21.6%,達到近7年來的峰值,在全國35個大城市中位列榜首。由于疫情影響,2020年青島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至3.2%。
聚焦“萬億俱樂部”城市,同樣處于1.2萬億區間的寧波、無錫、長沙、鄭州四市增速均高于青島,分別為6.5%、6.1%、6.2%和3.6%。這意味著,在城市能級的競速賽道里,項目多、落地快成為城市進位爭先的關鍵變量。對“標兵漸行漸遠,追兵越來越近”的青島而言,接下來更需要優質大項目的落地、更強勁的投資才能為提升城市能級提供更大的牽引力。
“項目落地年”的青島頻頻出手大動作。3月1日,在青島市“項目落地年”招商引資項目洽談周簽約推介會上,青島與正威偏光片、北汽整車制造總部基地二期等10個產業項目簽約,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6個重點產業。其中,制造業項目6個,總投資171億元。
對青島來說,與優質大型項目“組CP”不僅表現在經濟數據上,還關系著特色產業集群的培育構建。
聲學巨頭歌爾與青島的“CP組合”,為青島培育微電子產業集群帶來了全新想象。2016年,歌爾在青布局科技產業項目;2018年,歌爾與嶗山區簽署智能傳感器項目;2019年,歌爾微電子總部遷址青島;2020年,歌爾全球研發中心在青啟用。
四年多的相互磨合,讓青島和歌爾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前景與希望。于歌爾而言,人才和產業生態是選擇青島的重要原因。“注重人才價值的自我實現,讓人才與城市相互成全”是青島招才引智的初衷。近年來,青島陸續發布了有關人才聚集、企業獎勵及服務保障等措施。2020年12月,青島出臺了《關于促進產才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關于實施“青島菁英工程”的意見》等六個文件,目的是集聚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一次性出臺六個文件,這在青島招才引智史上尚無先例。
在構建產業生態上,嶗山區將微電子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極,陸續出臺了“產業巨峰人才引進計劃”、《嶗山區促進微電子產業發展實施細則》等相關政策。在《數字青島2020年行動方案》中也提出,要重點支持歌爾微電子研究院等集成電路產業園區建設,初步形成集研發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終端產品生產和人才培養培訓“五位一體”的產業體系。
于青島而言,與歌爾的組合將也將助力青島在新賽道的爭先進位中奪得先機。根據歌爾年報顯示,歌爾已在青設立歌爾科技、歌爾聲學科技、橄欖智能硬件(青島)投資中心、歌爾微電子、歌爾微電子研究院、歌爾智能傳感器、虛擬現實研究院等公司和機構。如今,歌爾在傳感器、智能穿戴、智能聲學整機等領域擁有核心競爭力,新業務的布局也瞄準了汽車電子、無線充電等領域。
青島市發改委動能轉換推進處處長宋小杰認為,歌爾與青島這對“CP組合”將提升青島新一代信息技術、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文化創意等相關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也將在各個產業之間架起了資源耦合和互動的橋梁。
他以新能源汽車和半導體產業之間發生的耦合作用向記者舉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崛起,為半導體產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前景。“每生產制造一輛新能源汽車需要6片6英寸晶圓,全國每年生產制造新能源汽車需要消耗900萬片晶圓。即使在經過改良升級后,重慶晶圓工廠的年產能達到280萬片,較之前已經翻了兩番,也無法滿足巨大的晶圓產品市場需求。”惠科半導體的一位負責人的感慨,讓宋小杰至今印象深刻。